顯示具有 製作人私筆記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製作人私筆記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

製作人場邊私筆記 13:演員 鄭尹真


文/林人中

離家不遠讓,鄭尹真回來了。

這戲裡,她飾演這殘破之家裡僅存的女性長者,如何優雅地是良家婦女又是個控制狂,當她越為自己的清白辯護你越知道她其實毫無歉意,可那麼誠意十足,你要愛她或同情她,她都收下。導演別過頭說:「她真是個邪惡的女人」。愛之深切,如同惡一樣。

你怎能不同意她同時是聖母與妓女是天使與惡魔是淨雪與褐土,此刻是一道深長的歎息。她一點也不急躁:伸長視線所及,緩慢呼吸,微轉頸部,脊椎仰起,幽微的身體細部正在統合每一寸關節所牽引的浪潮,推進又趨緩地拍打你心頭岸上。她且是那種將自己隱藏於眾生相裡,行以不急不徐的節奏,也不忙於被採收,靜候萬事都成熟。竟有這般,生活的與舞台的,俐落自在。

如何一個演員,在生存與生活間修行一種透明,我以為鄭尹真是其中一種實踐。


鄭尹真

劇場演員,寫字人。曾與莎妹、河床、差事、三缺一等劇團合作。2007年起入江之翠劇場,習梨園科步及南管音樂,赴泉州學唱曲、鑼仔拍、二絃,並赴中國大陸、菲律賓及法國巴黎巴士底歌劇院等地演出。

近年參與作品:臺灣傳統藝術中心「躍動南管,觀摩匯演」、造音2011、梨園戲《朱文走鬼》、誠品聲音劇場《廁所在哪裡》等。與高俊耀共同改編演出黃碧雲小說《饕餮》、《忿怒》,以《忿怒》獲首屆臺北藝穗節「明日之星獎」暨牿嶺街小劇場2008年度最佳演出之一,受邀至花蓮第一屆東岸表演藝術人才培訓營、澳門城市藝穗節展

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

製作人場邊私筆記 12:演員 邱安忱


文/林人中

請容我這麼告白,邱安忱這次,將我徹底收服。

菜市場裡,四十歲以上劇場男演員我們有不多的對吧。你也總不能一天到晚看年輕人要演老人,而只有看國外戲劇或舞蹈節目時,羨慕人家總是有,生命的厚度好是可觀。安忱更加住進身體裡,越趨於明顯在這幾年,尤其一次當我看見排練場上的他,如何使用自己身體的樣子,好像在跳舞好像不是、好像有角色好像沒有、好像什麼情境好像也不明,因為那些瞬間流動地讓人無法定格,便忽地驚覺,都是,都是。再驚覺,這是安忱嗎,這真是。

總是這麼想像,一個表演者老了的時候,許多事物都將回到對的方式與位置。是「心智的」同時也是「身體的」,這被分項討論的兩者,有了特定時空條件,合為同一件事。於是只要有機會置身排練場,我總竊自注視著邱安忱,享受他與符宏征工作身體的過程,那些心領神會的意識交流。

有一場,邱安忱曲駝着身子幾乎使勁最後一絲咬牙氣力,背負鄭尹真又將她拖行重重摔落,他們死亡意如求生,他弓起下身再挺直前行,提起大腿邁出顫抖腳步,衰敗之物如艷綻放。我都要無法呼吸。


邱安忱

自1990年參與蘭陵劇坊為期一年的學員訓練後,開始走入劇場。美國紐約Actor’s Studio Drama School表演創作藝術碩士班畢業;文化大學戲劇系、國劇系講師;商業電影《艷光四射歌舞團》、《微光閃亮第一個清晨》表演指導;電視作品包含《偵探物語》、《春暖花蓮》、《情義月光》、《三朵花純理髮》。

目前為同黨劇團團長。合作過團體包含歡喜扮戲團、鞋子兒童劇團、臨界點、前進下一波、無獨有偶、施工忠昊、差事、動見体、三缺一、飛人集社、金枝演社、河床、水面上水面下、羊喚劇場工作室、演摩莎及兩廳院旗艦製作《茶花女》等。編劇及演員作品《飛天行動》獲得第97年度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。面具戲偶作品則分見於同黨劇團、差事劇團、台原偶戲團、羊喚劇場工作室以及鞋子兒童劇團等。


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

製作人場邊私筆記 10:演員 高俊耀

文/林人中

你如何判斷一名演員,之成立。也許大多以為是,出於學院有其血統或招牌背書並執百變之能事,一上場就漂亮奪分訓練有素。我剛好要說的高俊耀,不是這種。這部戲還在非常遠早的前製時,討論中年大叔男演員的選角,第一時間的直覺,我要高俊耀。要他,在這盤將須十分仰賴演員的成份質素及(最重要的)身體的組合狀態,才能發展完成的作品裡。

非常粗略地說,有的演員善於肢體多於說話(或相反),又這個演員說話與那個演員說話的表演又不太一樣;這個與那個演員使用及認知身體的脈絡又不太一樣。有的演員同時要有導演腦袋才能演某類型導演的戲,有的腦袋太大反而無法調衡。這難哪,關於表演系統有或沒有是或不是,及關於選擇演員的選項。

可是高俊耀,怎麼會近乎兼備。他演出作品不多,我甚至是看他的導演作品才更加確認他可以是那樣的演員。這是我如何判斷高俊耀,之成立。


高俊耀

禾劇場藝術總監,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,一個剛屆不惑之年的馬來西亞華人。在劇場中他經常身兼編、導、演多重身分,亦是戲劇導師。劇場外他思考人生、閱讀文學、觀察社會,並且將他於生活中的所思所感,融入文學作品中,經過轉化在劇場中呈現出自己的觀點與詮釋。

近年編導作品有:【七種靜默實驗室】之《懶惰》(2011年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、第十一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第二季提名);《死亡紀事》(2011年牯嶺街小劇場觀眾票選「年度節目」、【澳門城市藝穗2011】受邀演出、第十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第二季提名);【七種靜默實驗室】之《忿怒》(2008年首屆台北藝穗節「明日之星」大獎、【澳門城市藝穗2010】受邀演出、第七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第三季提名、2011華山藝術生活節受邀演出)等。

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

製作人場邊私筆記 09:演員 王靖惇


文/林人中

他很適合是「推銷員之死」裡頭的威利。一個美國夢失落的失敗商人失敗父親失敗丈夫失敗男性的,小人物,悲劇人物。王靖惇,大概就是個(你我日常轉身撞見的)悲劇角色。這其實是個寫實的誇獎。

為什麼喜愛嘲笑他者一圖快感呢、為什麼要目睹悲劇才願意抬頭看看自己身在何方、為什麼不明白喜劇悲劇可以是申論題,卻其實沒有對比的道理。即便認為灑狗血家破人亡是電視劇也是真實人生,但多數時候,我們願意忘記自己並不幸福快樂,只專注於旁觀他人的痛苦。這安全距離誠是幻覺,如同你看電影,哭得再慘你還是知道,那些都不是真的。但,是什麼挖出了你的眼淚呢?

這裡有王靖惇,讓你觀看。為了讓你心滿意足,他會一股傻勁竭盡所能任憑差遣。但這次不扮小丑了,用最自然的低限的他自己。


王靖惇

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,以導演、編劇、演員等創作活躍於劇場演出。

近期創作:動見体劇團《屋簷下》編導、《強力斷電》演員及共同創作、《與榮格密談》演員、《戰》及《戰二部曲》演員;飛人集社 《魚》編導演;耀演劇團《Daylight》演員(2012版);驫舞劇場《繼承者》舞者及共同創作;狂想劇場 《I'm the Man》演員; 沙丁龐客劇團 《帽似真愛》演員; 2011新人新視野董怡芬《我沒有說》舞者......等。影視演出:電影《巨獸》、大愛《春風伴我行》、魏如萱MV《局部的人》......等。

2011年受葛多藝術會邀請,赴澳門開設《超身體工作坊》。


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

製作人場邊私筆記 08:演員 施宣卉


文/林人中

現在的她看起來是個成熟的女人,豐滿勻潤。世故且憂傷的眼神可以擄獲所有寂寞的人,包括靜靜坐在場邊注視場上演員的流動,都要猜想她在想什麼,這麼神祕。多年前有一次她在牯嶺街小劇場表演,還穩當地搖擺「音浪太強不晃」是個搞笑的小毛頭,忽然間就穿上窄裙高跟鞋手指輕撩長髮搽上唇膏,媲美阿莫多瓦電影裡的潘妮洛普克魯茲。

卻,她是中性的。這裡,非女扮男裝形體扮演的中性,這讓我想到歌仔戲小生與寶塚,容我這麼說,那較趨近於扮演「男性」(譬如說「好帥喔」,會被這麼形容)。我想形容的中性,較像是天使,也不在亦男亦女的狀態,而在男性化儀態與女性化儀態中間或之外的,對我來說徐堰玲與鄭尹真也是如此。對了這與人格特質是否有關我不確定。說回來,這次離家不遠,她是一個「女朋友」的角色,稱職的女朋友典型的女朋友,在男友的家族聚會裡是個鮮少插話乖巧有禮的女朋友。好像很簡單的角色,可其實是很難的。但,你還是會「看見她」的,一瞬間擄獲你。

如果往後的日子,施宣卉繼續被我們觀賞,不要演女人,倒成作一些人吃人的怪物,一定超級精彩。看看是否有人會這樣用她。

施宣卉

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,目前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組。

近期劇場演出作品:台南人劇團《K24》、1911劇團《小七爆炸事件一、二聯演》《2012 MDMA莎樂美》、創劇團《都是陳雷惹的禍》、人力飛行劇團《在棉花田的孤寂》《浮世情話》、台大藝術季《總圖核爆現場》、大鳥是一種貂劇團《屎蛋》、半格製作《說說》、創作社《掰啦女孩》等等。

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

製作人場邊私筆記 07:演員 齊子涵

文/林人中

她一點都不愛說笑話。或者她其實,不是在說笑。

日常是這樣,家族團聚吃飯的時候,七嘴八舌的本能盡出,說話配飯。總會有人扮演講笑話的角色,逗大家開心。通常是老練的長輩,或精明的晚輩,用一種社交比賽的方式,誰的笑話引起最大的反應,誰就贏了。雖是說著笑話,其實都是廢話。但家族吃飯場景,需要這種廢話。就像吃飯若無話可說就看電視那樣。講沒有營養的笑話讓自己得寵(這其實是一種焦慮),是小輩特有的伎倆,耍來特得心應手,這種事也只有小的做得出來。小的可以盡量幼稚不三不四,越無聊越好笑,越無用越有效。大人們當然知道她在表演,他們自己何嘗不也是。而餐桌上的大人們需要她,以及這樣表演的她。


齊子涵演的是這樣的小女孩。說小也不小,她都要結婚了。可是她會說,「你以為我想嫁啊,要不是因為他有錢…」,眾人聽了傻眼,但是不到一秒的瞬間她改口「開玩笑的啦」。面不改色氣定神閒,你不知道真的假的。失誤的失言與故意的失言,的表演,有什麼不同?這細節可有趣了,演員齊子涵讓你猜不透。如同場上的角色不會告訴你答案,像忽然獨白說:我其實在說謊。因為家族場景裡說話的表演性,總將真心話與假心話揉合地神不知鬼不覺。人們是真心地在說謊,也是真心地說真話。謊話就是實話,反之亦然。


這樣想來,這一家子真是病態,就跟你我一樣。可這病態這麼寫實醜陋,在家裡在外頭,在還沒意識到前,我們老早就練就如何與「家人」社交。

 (排練照攝影/林永杰)

齊子涵


現就讀於臺大戲研所,畢業於台大中文系、戲劇系雙主修。

近期劇場演出作品:
2012 動見体劇團《與榮格密談》、仁信合作社《枕頭人》。
2011 屏風表演班《京戲啟示錄 傳承版》、台南人劇團誠品春季舞台《Re/turn》。
2010 讀演劇人《香格里拉》、一直社《終局》、 臺大戲劇系第九屆畢業製作《獵男俱樂部》、臺大學期製作《關鍵時光》等。

得了不進排練場就會焦慮的病,想要一直在排練場裡蹦蹦跳跳哭哭玩玩笑笑。

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

製作人場邊私筆記 06:演員 劉嘉騏

文/林人中

首先,與人類建立關係具有障礙。卡爾維諾《帕洛瑪先生》,P133:「如何能夠把自我擺在一邊,同時又觀察事物呢?這時是誰的眼睛在觀看呢?一般的狀況是:你會認為自我宛如是個從你自己的眼睛後面向外窺視的人…這麼一來,就有個朝向世界開啓的窗戶了…世界還是在外頭,但這時世界分割為一個正在觀看的世界,以及一個被觀看的世界。」

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

製作人場邊私筆記 05:演員 高丞賢

文/林人中


誰在大雨中不狼狽呢。孤身佇立於漫天大雨的戲劇場景,就像你最直接能想像到的那種情緒,作為一種再現,處置一種憂傷。然而此時,是大雨令人憂傷,那名角色憂傷,或者是那幅意象召喚你的記憶使然?這些外部的,整組視覺,每一個佈局中的物件所生產的符號,與你的觀看訓練連結的這一刻,圖個目的,是要你哭,導引你去一個(作者設定的)地方。雨停之後,你發現終究濕透的不是自己。這只是一個想像,且是影像性的。溼透的,其實都不是身體。是地面、是建築物、是一件往事,是你的感覺。


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

製作人場邊私筆記 04:演員 劉冠廷

文/林人中

一開始,你不知道他是誰。掮一具安靜的凝視緩慢游移,總沒有人發現他,除了他的母親。情境:一個思念孩子的母親。「你過得好嗎」、「如果你還在,現在也幾歲了」、「你也要走了嗎」、「你還會再回來嗎」,她蹲在廚房喃喃自語,疲憊不堪,家人以為她瘋了。動作:將滿地沙土畫出餐桌上心理活動的紋路,像麥田圈那樣,或者是一道符咒。他不說話,語言卻俯拾即是。又好比說,一場生者與亡者的交際舞。現在,你注意到這個孩子如何凝視這一家人。角色:一個來不及長大的孩子。


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

製作人場邊私筆記 03:演員 朱安如


文/林人中


「妳要相信自己的身體」,那天晚上我跟她說。

什麼叫做「身體在前」。別的不會,也僅能說出自己的經驗。它會說話:它說餓了,你就吃;累了,就睡;僵滯了,就動。不是本來就這樣嗎,但多數時候其實是你的理智所控制,不是身體引發帶動的。之於所謂的現代人,這無疑為一種鍛鍊。由於我們逐漸是個「沒有身體」的人。譬如說,你是否不再經常走路;譬如說,網路媒介幾乎完全是你的口器;譬如說,你是否作息混亂感到呼吸困難又肥胖。多麼日常的舉例,因為身體的實踐真是在日常中運作的。你習慣使用意志掌握自己的時間表,為怕忘又寫在記事本或手機上。但其實是,只要你的身體沒忘,你就不會忘。記性與忘性在腦子裡角逐,但身體的記性(我不知道是不是一輩子,未經親身驗證)卻久得多了。

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

製作人場邊私筆記 02:演員 王詩淳


文/林人中

我不會訴說這些演員是怎麼樣的人有什麼功業多麼精彩,的藉此吸引你來看戲的那種宣傳文章。

那天一名友人看完整排,抓著我瞪大眼睛說,王詩淳超亮超好看!沒看過她這樣表演,太意外了。又想了想,他謹慎地說:我覺得這齣戲會讓觀眾看見這些演員,不同以往在別的導演的戲的樣子。作為一個重度劇場觀眾,他的驚訝相當誠懇。大部份導演使用的,是王詩淳說話的或所謂的寫實表演,而不是她的身體。我說的可不是讓一個演員舞動肢體,的那種身體。而是身體,在肉體內部與外部的某種聯繫。

《離家不遠》排練側拍 

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製作人場邊私筆記:演員 吳昆達

文/林人中

你注意到一個稱為瘋子的人,首先是他的身體。瘋子有很多種,我說的是真正精神官能溢出現實邊框的。但,這充其量只是一種假設,因為我們不真正能是。故關於現實之介定,總是相對的。有時候他對空氣說話,有時他走在路上你看到的傾斜畸零的形體,也許不是我們肉眼正在確認的事物。他的精神現實,在他的眼目裡。譬如就算一個人看來很正常,一對眼,你就知道怎麼回事了。我指的並非某種影像表演被切割好的眼神範圍。這是現場,關於眼神,與身體,如何是同一件事情。

《離家不遠》排練側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