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林人中
我不會訴說這些演員是怎麼樣的人有什麼功業多麼精彩,的藉此吸引你來看戲的那種宣傳文章。
那天一名友人看完整排,抓著我瞪大眼睛說,王詩淳超亮超好看!沒看過她這樣表演,太意外了。又想了想,他謹慎地說:我覺得這齣戲會讓觀眾看見這些演員,不同以往在別的導演的戲的樣子。作為一個重度劇場觀眾,他的驚訝相當誠懇。大部份導演使用的,是王詩淳說話的或所謂的寫實表演,而不是她的身體。我說的可不是讓一個演員舞動肢體,的那種身體。而是身體,在肉體內部與外部的某種聯繫。
《離家不遠》排練側拍
大部份的時候看一場表演裡的身體,如果我們談場景陳設、畫面調度,所說的是導演的「視覺構成」;如果談它的節奏、呼吸、韻律,指的是其「音樂性」;如果說能量啦、爆發力、到不到位,說的是一種角色的精準度;甚至,關乎文本與導演意念,我們也可談論肉身擺在何種社會語境及它的文化政治。
然而這裡,我試圖想說的身體,較像是一種精神情境的具現,或反過來說,所謂「內在」如何「物體化」地存在着。譬如「離家不遠」的發展現場,每個演員最後成為哪個角色位置,雖與集體即興過程有關,但(對導演來說)個體本身的身體感卻扮演了關鍵角色。一個演員的身體過程,是內在的物體化現象。身體自有的精神狀態自是一件角色,尚未需經由何種台詞對白取得。所以某程度來說,這或是坦白與危險的。由於他應當表露了相當程度的「不扮演」。可是真實。或者,一個劇中角色成就一趟儀式(無論在裡面與外面)。其實,你只會更清楚在你眼前的,這個人是誰。
《離家不遠》排練側拍
王詩淳擁有靈活的身體條件,但這次你閱讀更多的,是她的內在。並非角色情節與真實人生間的對號入座。而是,你終於知道她是誰,在這樣的觀看過程,同時引發你自己裡面最幽暗之地,得到些許被理解的釋然。歷歷在目之物終將證明,角色與演員是同一件事、暗鬱與陽光是同一件事、說話與傾聽是同一件事。
王詩淳
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,主修表演。
劇場表演經歷:
果陀劇場《跑路天使》、《跑路救天使》、《公寓春光》、《小鎮》下鄉版
屏風表演班《京戲啟示錄----典藏版》、《救國株式會社》
音樂時代《隔壁親家》、《渭水春風》、《東區卡門》
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《文生.梵谷》、《約會》、《麥可傑克森--Back to 80's》
O劇團《穿牆人----華麗的逃殺》、《再見茉莉花》
如果兒童劇團《林旺爺爺說故事》、《千禧蟲蟲歷險記》
戲盒劇團《窗明几淨》
非常林奕華《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》
劇場導演經歷:
O劇團《三房一廳》
2012 V-Day in Taipei《陰道獨白》
電影演出經歷:
《雞排英雄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