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

在場觀點 02:馮勃棣_餐桌後的詩意

文/馮勃棣 Birdy_劇場編劇

我看的只是排練,僅僅發表一些感受與發現。當天的排練雖然沒著戲服,音樂和音效尚未完全到位,但我仍然能感受到濃郁的氛圍,與導演的企圖。

戲剛開始的時候,是看不到故事的,感受到的是場上的流動與氛圍,要慢慢花點時間才可窺見大家族的成員因一場告別式而於餐桌聚集,接下來的主場景皆圍繞餐桌進行,藉由不斷塊狀的重複,似乎有了意義的繁衍與翻轉,角色的身分與困境才緩緩被揭露。這是一齣慢慢鋪陳、慢慢加溫、慢慢累積衝突、直到最後一刻才將觀戲情感拉拔起來的作品。


扣除肢體展演的部分,在大飯桌的戲份幾乎都是極其寫實與自然的,就像一般人家過年圍爐團聚的那樣七嘴八舌,沒有言語機鋒與戲劇重點,就只是日常的再現。同時,常常會有角色跳脫出來,進行一段悠悠的內心獨白,對比到同時進行的餐桌場景,有種音畫分離的感受,讓我們從日常中疏離,一窺那看似穩定家庭結構與情感下的暗潮與秘密,那隨時要剝離與脫落的親屬關係。

這樣的手法佔據極大篇幅,你可以說它重複,但重複到了極致,有一種詩意。


詩意,是我對這齣戲最大的感覺,不論從音樂、元素的重複運用、緩拍的進行、優美的大段台詞、背景音一般的絮絮叨叨……都形成一個詩意的整體。雖然稍晚有情節的展開,我仍認為這是一齣氛圍大於敘事、詩意凌駕意涵、角色「關係」大於角色「成長」的戲。它勾勒大家族的現實圖像,但當現實的情節到達一個頂峰時,仍然是用象徵與肢體的手法收束。導演想講的話並沒有張牙舞爪地「說」給你聽,而是在每一個氛圍濃郁到飽和之際,溢出一點給你。


最後,當家族關係即將崩解,鋪陳九十分鐘的炸彈即將爆炸的那刻,劇中人物像是撞到一面隱形的牆,通通坐回椅子上去。他們依舊跨不出現時的框框與結構的凝聚力,他們無法破繭而出,他們被圓桌、被團圓給困住,做那些家人們該做的事。這是我接收到的意識形態,它是溫暖的,但也是疲軟的。要遠走高飛或秋後算帳,那都是餐桌後的事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